幻灯二

精简写OB真人作

  OB真人本书探讨的是写作中的一个基本法则:精简。在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沟通的成本与效率,如何写得又短又好,是每一个现代人渴望掌握的写作和沟通技能。只有真正了解短文写作的黄金法则,才能写得简洁、高效、耐人寻味。

  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想写出的作品足够精简,我们先要阅读大量的短文。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三个寻找短文的方法:

  也许你没有办法找到很多足够好的短文,但好文章的重点部分,就可以当作不错的短文来看待。作者克拉克强调,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用来读那些铺垫过渡的文字,而要着重阅读作者真正想要告诉你的事,也就是所谓的文章重点部分。例如,你阅读一本方书籍,教你如何戒掉拖延症,那么相对来讲,这本书里所提到的引起拖延症的原因和背后的理论依据就不那么重要,你只关注作者想交给你的方法即可。再比如说,阅读一本观点鲜明的书籍,你就要着重关注作者所要阐述的论点,而当某一个论点你比较赞同时,就没有必要过度关注作者用来佐证这个论点的素材论据。

  作者开玩笑说,这里的短并不是在形容作家的身高,而是指,那些作家的文章很短。就如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他在谈到自己书写随感集的过程时,说到自己常常会准备一些纸条,将想法记录下来,这些纸条虽然简短,但却是灵感的源泉。因此,大量阅读这样的短文,可能会离作家的真实想法更进一步。所幸很多作家都有用短文记录自己想法的习惯。宋代最出名的词人苏轼,在晚年曾写过一本《东坡志林》,这本书内容广泛,无所不谈,但其中的篇幅大多十分短小。这样的作品就非常适合想要学习精简写作的人来阅读。再到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也并不缺少好作家,利用互联网,我们经常能在微博之类的社交平台上看到他们的短文。所以你可以去找喜欢作家的微博,不仅要留心他们的生活,更可以在这一条条不到一百四十字的微博中,学到许多短文写作技巧。

  例如,歌词就是种很好的短文题材。歌词往往因为字数受到限制,作词人就会尽全力用最精简的笔墨,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义表述完整。

  比如,在张国荣的那首名为《我》的歌曲中,唱道“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可见,作词人林夕对张国荣先生十分了解,一句话就表达了他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不仅形容张国荣先生本人很贴切,这句话还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座右铭,影响力非常广大。

  作者提醒我们,好的短文不会拘泥于形式,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并阅读大量好的短文,勤于思考,不断从中学习经验,才能让我们下笔有神,写出好短文。

  作者认为,二是个神奇的数字,无论是遗传学的双螺旋结构,还是计算机中的二进制以及其他很多文化现象都能体现这一点。那么,简单来说,二元结构就是将两件事物进行对比的写作结构。

  例如,我们从小就会背的《出师表》中就有这样的例子,诸葛亮告诫后主刘禅,亲近小人而疏远了贤臣,正是前朝政绩颓废的原因。而要想让后世兴隆,就要疏远小人,亲近贤臣。这就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再比如说,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作者杜甫发出慨叹,希望全天下的寒门都能吃饱穿暖,而自己就算被冻死也无所谓了。这种由二元结构所构成的强烈的反差,更表现出了杜甫的伟大襟怀和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虽然现代句式的对仗很难像古代那样明了,但这些方法却是通用的。只要你懂得了这些方法的原理,也可以将它们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为精简写作的好方法。例如,你研制了一种新产品,就可以利用二元结构的方式,在工作报告中一步步列出新产品和旧产品的不同之处,从而写得更加精简,分析得也更加透彻。

  和二元结构相类似,三元结构也是对多个事物加以分析,不过,三元结构更强调整体性。最简单的三元结构就类似于我们经常会说到的排比句。例如,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神学家雷因霍德尔·尼布尔写过的平静祷文:上帝啊,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请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区别。在这段话中,尼布尔阐述了希望上帝赐予他的三件东西,不仅格式工整,而且还将意义表达得完整而深远,这就是三元结构的神奇之处。

  当然,运用三元结构不必苛求形式上的排比。在诗歌当中的,对多个事物的阐述、多个意象的罗列,在叙事作品中,分为开头、过程、结束三部分,剧本当中的扣人心弦的三幕,都可以算作三元结构。用好了三元结构,就能让作品读起来更加充实,内容也更加周详完整。

  变换节奏就是指引导读者用不同的速度阅读文章的各个段落。例如,作者在脸书上看到的视觉艺术家卢·比奇的故事。在节日前夕,比奇正打算向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搭讪,却发现这位姑娘早已名花有主OB真人,于是,他拿起一张明信片,将这个姑娘描述给妻子,并写道,“真希望那个姑娘是你。”写完这张明信片,比奇就感到没那么孤独了。而且收到明信片的妻子也感到婚后生活十分甜蜜。在这段文字中,比奇用大量的笔墨描写节日景象,和自己的孤独。但但都是为了铺垫最后一句中的“真希望那是你”。用作者克拉克的话说,这句话就像无视速度的挡风玻璃,在作者猛踩刹车时,惯性会将他推向这块玻璃。这就是变换节奏所产生的巧妙效果。

  当然,变换节奏的写作方法,不止适用于故事,在一般的散文写作中,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比如,中学时的必读文章《项脊轩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作者通篇都在写自己从小的书房项脊轩,到了结尾,作者归有光突然写项脊轩亭前的枇杷树,表达了对早逝妻子的思念。也就是那句著名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种突如其来的终止符,其实就是“变换节奏”的一种体现,符合《精简写作》的作者克拉克所说的,比句号更加强烈的“急刹车”。

  在美国,大仲马的作品《侠盗罗宾汉》可谓是家喻户晓,美国人也都非常喜欢罗宾汉这个劫富济贫的英雄形象。克拉克认为,如果将罗宾汉的形象改写,让他变得贪婪、吝啬,或许读者就没那么喜欢这个形象了,但是却能起到让读者大吃一惊的效果。这种改写套路的写作方式,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并利用了读者对故事走向的预测,成功吸引了读者,这也正是精简写作的典范。

  作者认为,在书写短文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步骤就是删减字数,而百分之九十的删减都是有益的。作者结合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着重剖析了删减文章的方法:

  首先,你要删掉实际意义不强的词。例如,“有点儿”、“实际上”、“事实上”,这些词的实际意义本就不强,将它们删掉,不但不会影响原文的意思,还会让文章读起来更加简洁,更加朗朗上口。其次,你要删掉意义重复的词。例如,“这真是一部令人欢笑的喜剧啊!”,但按照我们日常的生活经验,喜剧本就是能让人欢笑的,所以,“令人欢笑”这个词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再比如“这篇简洁的短文写得很不错”,但我们都已经知道,简洁正是短文写作的目的,或者说,写得不错的短文都是精简的。因此“简洁的”这个词也不存在任何意义,可以被删掉。最后,作者提醒我们,一定要警惕文章中比较长的句子,你要寻找一个比较短的句子进行替换,或者将这个句子中的内容换成几个短句来表达,才能让文章读起来更加精炼,不至于拖沓到让人昏昏欲睡。

  好了,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个重点,如何结合具体用途,进行更贴切的精简写作?

  作者认为,要想学习精简写作,就要将批注视为一种短文题材。写它们并不是为了有所收益,而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考分析。作者扔掉了自己大学期间几乎所有材料,却将课本保存至今。因为他经常能在阅读自己的课本中发现自己在读书和上课时的思维轨迹。甚至有时他还将这些细碎的思维轨迹重新整合,整理成一篇可以发表的文章。批注的价值非常大,著名的数学家费马曾经在古代数学史的批注写道,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证法,却因为地方太小不想写下,直到三百年后,才有一位天才证明了费马猜想。我们虽然没有厉害到费马那种程度,少写几行批注,就会影响数学史的发展,但是,在读书时拿一支笔,在页边空白处进行精简写作,总结自己的想法,无疑是一种探索个人观点的好方法。

  可能你很喜欢读文采斐然的古诗,并且对广告文案十分不屑,认为文案写作太过于商业化,缺乏感情,但其实好的广告文案,也是能引起读者共情,从而打动读者购买产品的好文章。因此,几乎所有写作者都可以在文案写作中,让自己的精简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作者认为,好的文案必须足够精简,不应该出现任何无关紧要的话。并且他提出,在某种程度上OB真人,广告文案也应该具有像诗歌般严丝合缝的结构。

  文案的第一句话必须“简短、有力、易读”OB真人,而第二句话需要吸引读者接着读下去。在整篇文案中,将产品的新功能、售后服务和试用期、价格等都叙述清楚。

  就像奥美的经典文案,第一句是“我害怕阅读的人”,简短有力;第二句,“就像我们不知道冬天从哪天开始,只会感觉黑暗越来越漫长”,到这里第一段就结束了,但却没有解释为什么“害怕阅读的人”,成功地将读者吸引了。接下来,这篇文案讲述了阅读的人的与众不同之处,并过渡到公司的产品,罗列了产品的种种好处,这篇文案就是按照作者所说的结构写就的,不仅精简,而且还有着非常高的转化率,从而帮助公司提高了业绩。

  顺便说一句,个人简历的书写其实和商业文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们书写个人简历的目的,就是打动面试官,顺利地拿到工作;或者在约会网站中,像凭借一份精彩的简历,提高匹配对象的质量和数量。从而将自己“推销出去”。

  作者认为,最好的自我介绍包含三种结构:先要宣传。用开头的一两句话让自己脱颖而出,描述自己的不同之处;其次要引诱,用示例来证明自己的一表人才;最后要捕获,用难以拒绝的口吻,让看到这篇简历的人,与你站在同一边。按照这个方法,作者尝试在约会网站上发布自己的简历,在宣传部分,他谈到自己会弹钢琴和吉他。接下来的引诱部分,他谈到,自己是一个非常善于倾听的人,并且经常能给别人带来惊喜。最后捕获,作者谈到自己要找到那个他真正所爱的人,并且,希望那个人正在看这篇简历。作者就将这篇简历发布之后,成功地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所以作者认为,在数字时代,个人简历中只要将宣传、引诱、捕获三部分都书写得足够好,不仅能说服他人,还能成功找到工作或伴侣。

  我们经常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直播间上,看到由世界各地传来的报道,其中并不缺少令人焦头烂额的天灾人祸。虽然事件往往复杂,但给记者直播的时间可能只有一到两分钟,他们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将事件完全描述完整。因此,在进行新闻报道时的稿件中一定要保证精简。方法非常简单,首先,你先要保证自己的叙述是正确的。其次,按照一般的新闻叙述顺序,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一一讲清楚。当然,不只是记者才能用这种方法,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你也可以按照这个顺序进行工作报告的书写。经常在工作和生活中锻炼精简写作,你也可以写得精彩而精简。

  著名作家安伯托·艾柯曾写道,“正是日常的写作造就了最为坚定的作品,而不是相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拉马戈,在自己的最后一年里,坚持写日志,不仅对自己这一年来的时光进行了记载,还在人文社科方面提出了许多犀利独到的观点,没过多久,就集结出版为杂文集《谎言的年代》。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虽然萨拉马戈每一篇日志内容都非常广博,但其中篇幅最长的竟不到五百字。由此可见,萨拉马戈虽然以长篇作品出名,但他的短篇写作也十分出色。用作者的话说,要想写出长文章,就要先写出短文章。在日常生活中的短文写作中,你也可以模仿萨拉马戈的方法,将自己的一些观点看法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积累的内容足够丰富,最终你也能写出宏大的作品。

  现在,或许你已经明白,进行精简写作,几乎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涉及到的一切写作形式都有所帮助,并且,还能在实战中,逐渐积累长篇写作的能力。

  首先,我们知道了要如何找到好的短文,可以把一些长篇文章中好的段落单独拿出来,当作短文读;也可以在一些名家的随笔和社交媒体中,找出那些不太长的文章,并学习经验;还可以关注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短文,例如歌词。其次,我们学习了五种基本的短文写作技巧,分别是:二元结构、三元结构、变换节奏、改写套路和删减文章。最后我们了解了精简写作的一些具体使用场景,例如,读书时的批注、广告文案、新闻报道、用日常生活中的短篇积累长篇文章等等,并谈到了结合这些具体的写作形式,所要掌握的更加具体的技巧。

  在这本书中,作者仅仅是结合了他多年的写作和教学经验,告诉了我们许多经验和技巧。但就如著名作家唐纳德·默里说,简洁来自精挑细选,而非粗暴压缩。写文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不能歪曲了原意,一味地图精简。学习精简写作,虽然能让我们文章读起来更加流畅自然,但是,只有不断地练习写作,写出表意明确、让读者真正有良好的阅读体验的文章,才是我们学习精简写作的唯一目标。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